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人痘接種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人痘接種法

人痘接種法,又稱「種痘術」,是中國古代醫家為預防天花所創之免疫技術。其法取天花患者之痘痂製漿,接種於健康兒童,使其輕度感染而產生免疫力,從而避免重症天花之患。此術不僅為中醫學之重大成就,更為世界免疫學之先驅,對人類醫學發展影響深遠。

歷史淵源

相傳北宋時期(公元10世紀)已有種痘之術,至明末清初(16-17世紀)漸趨成熟,並發展為專業醫技。清代醫家張璐《醫通》記載:「種痘之法,始於江右,達於京師。」可見其技術已由民間經驗上升為系統療法,並廣泛流傳。

接種方法

人痘接種法主要分為四類,皆以「以毒攻毒」為理論基礎,透過可控感染誘發人體正氣(免疫力):

  1. 痘漿法:取天花患者新鮮痘漿,以棉蘸之,塞入接種者鼻腔,使痘毒由鼻黏膜侵入。
  2. 旱苗法:將患者痘痂研磨成粉,吹入接種者鼻腔。此法需控制劑量,過量易致重症。
  3. 水苗法:將痘痂粉調以淨水或人乳,以棉裹之塞鼻,使痘毒緩釋。
  4. 痘衣法:令健康兒童穿著天花患者之貼身衣物,透過接觸傳染輕症以獲免疫。

前三法統稱「鼻苗」,因經鼻接種而得名,其原理符合中醫「肺主皮毛」理論,認為鼻為肺竅,痘毒由此入可輕透肌表,避免內陷重證。

理論依據

中醫認為,天花屬「溫疫」範疇,由外感疫毒引發。人痘法契合「治未病」思想,以人工方式引導「正邪相爭」,使機體提前適應疫毒,從而「煉毒成苗」。清代《種痘新書》云:「若時苗連種七次,精加選煉,即為熟苗。」此「熟苗」指經多次傳代後毒性減弱之痘苗,安全性更高,體現中醫對疫苗馴化之早期探索。

國際影響

17世紀後,人痘術經絲路與海上貿易外傳,先後至俄國、朝鮮、日本及阿拉伯地區。1717年,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夫人蒙塔古將此法引入歐洲,成為當地預防天花之主流。直至1796年,英國醫師詹納發明牛痘接種法,人痘術方漸被取代。然其開創性貢獻不可磨滅,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滅絕,此成就實奠基於中國人痘法之智慧。

人痘接種法不僅展現中醫「以毒制毒」之治療哲學,更為現代免疫學奠定實踐基礎,堪稱醫學史上之里程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