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邪阻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邪阻肺是指熱邪壅塞在肺部,導致肺失宣降,引發高熱喘咳的病理過程。其主要症狀包括髮熱、咳嗽、痰稠黃或帶血、胸悶氣短,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、胸腹疼痛,舌尖紅、苔黃幹,脈搏強數或細數。此疾常見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中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指出:“熱病,熱氣在上,則喘咳。”《金匱要略·肺痿咳嗽病脈證治》亦提到:“肺痿者,肺熱也,肺熱則肺痿。”《醫宗金鑑·外科心法要訣》也提到:“熱邪阻肺,則肺失宣降,而爲喘咳。”

造成熱邪阻肺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熱邪、內生熱邪、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。外感熱邪通常是因爲受到暑熱、溫熱之邪,或受到風熱、乾熱之邪,致使邪毒侵入體內,滯塞肺經,產生熱邪生痰,阻塞肺部通道,使肺失宣降,從而引發熱邪阻肺。內生熱邪多因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導致痰溼生熱,或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導致火化生痰,痰熱相互阻塞肺道,使肺失宣降,從而引發熱邪阻肺。

治療熱邪阻肺的主要方法是清熱宣肺、化痰止咳。可用麻黃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、知母、生地黃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青葉、板藍根等具有清熱解毒、宣肺止咳作用的中藥。若痰熱壅盛,可加入瓜蔞、白芥子、浙貝母、桑白皮、天竺黃等化痰止咳的藥材。若胸悶氣短,可加入蘇子、白前、葶藶子、旋覆花、百部等理氣寬胸、化痰止咳的藥材。若痰中帶血,可加入三七粉、丹蔘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具有活血化瘀、止血作用的藥材。

預防熱邪阻肺的主要措施包括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食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4. 在感冒、發燒等疾病時,要及時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

熱邪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,如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要注意預防,並在出現相關症狀時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