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人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人黃
病名
人黃為中醫三十六黃之一,屬黃疸病證的範疇。此症首載於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,其描述為:「病人面青掩口,惡聞人聲,或似顛狂,此是人黃。」意指患者面色發青,常以手掩口,厭惡聽聞人聲,或出現類似癲狂的症狀,此為人黃的典型表現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人黃的成因多與濕熱、痰濁或氣血失調有關。濕熱內蘊,鬱蒸肝膽,導致膽汁外溢,發為黃疸;若兼夾痰濁或情志失調,則可能擾亂心神,出現神志異常之症。此外,肝氣鬱結、氣滯血瘀亦可能誘發此病。
臨床表現
- 面色發青:因肝氣鬱滯或血行不暢,面部呈現青色。
- 掩口惡聲:患者常以手掩口,厭惡聽聞人聲,此為心神受擾之象。
- 神志異常:或見言語錯亂、舉止狂躁,類似癲狂之狀。
- 黃疸徵象:部分患者可能伴隨目黃、身黃、小便黃等黃疸典型症狀。
治療方法
- 灸烙法:為傳統外治法,透過灸療或烙法以疏通經絡、散鬱除濕。
- 內服赤箭散:赤箭(天麻)具平肝息風之效,配合其他藥物共奏清熱化痰、疏肝解鬱之功。
- 辨證論治:若屬濕熱蘊結,可加用茵陳蒿湯;若痰濁蒙竅,則配伍溫膽湯化裁;氣滯血瘀者,宜用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相關條目
人黃與其他黃疸病症(如急黃、陰黃、陽黃等)皆屬中醫黃疸範疇,然其獨特在於兼見神志異常,臨床需仔細鑑別。歷代醫家對三十六黃的分類與論治各有發揮,可進一步參閱《諸病源候論》、《千金要方》等典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