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仁齋直指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《仁齋直指》是宋代楊士瀛於1264年所撰寫的一部綜合性醫書,也稱為《仁齋直指方論》或《仁齋直指方》。全書有二十六卷,主要介紹內科雜病的辨證施治,作者根據證候釋方,摘取各家有效方劑,參照家族傳承的經驗,區分不同的病證,以清晰明確的方式指出相應的方藥。《仁齋直指》一書名稱中的「直指」取意於「明白易懂稱為直接;指出蹤跡以示之稱為指引」(見本書楊士瀛序),故此書得名為《仁齋直指》。全書共分為七十九條,每條配有「附遺」部分,這部分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朱崇正所增加的。

《仁齋直指》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臨床醫書,在後世具有重要影響力。明代醫家張景嶽在《醫學啟源》中將其譽為「近世醫書之冠」。清代醫家王清任在《醫林改錯》中也稱其為「諸家方書之冠」。

《仁齋直指》的內容非常豐富,包含了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多個領域的知識,其中以內科的內容最為豐富。全書分為七十九條,每條內容又分為三個部分:「原文」、「方論」和「附遺」。

「原文」部分主要涵蓋病證的辨證論治,以及相關的醫案。

「方論」部分主要介紹方劑的組成、功效、主治、用法和禁忌等方面的知識。

「附遺」部分則是包括了後世醫家的評論和補充等內容。

《仁齋直指》作為一本重要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它不僅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資料,同時也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範本。

以下是《仁齋直指》中的一段原文:

原文

治傷寒,發熱惡寒,頭痛身痛,脈浮緊,胸滿,嘔吐,下利,小便不利,大便祕結,舌苔白滑,脈浮緊。

方論

這是傷寒表實裏虛證,治療應以辛溫藥解表,同時通水通便。方劑使用麻黃加減。

麻黃湯方:麻黃三兩,桂枝二兩,甘草二兩,杏仁五十個,生薑三兩,大棗十二枚。

將以上五味用一斗水煮,先煮麻黃,去掉浮沫,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至剩下三升,去除渣滓,溫服一升,引起微汗。其餘使用方法如法施行。

附遺

張景嶽說:這是傷寒表實裏虛證,治療應以辛溫藥解表,同時通水通便。方劑使用麻黃湯加減。

《仁齋直指》是一本非常重要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它不僅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資料,同時也為後世醫家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學習範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