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任脈之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任脈之別
任脈之別,為十五絡脈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絡乃任脈所分出之支絡,亦稱「任脈絡脈」。
經脈循行
任脈之別,起始於胸尾穴(任脈之絡穴),向下散佈於腹部。其主幹沿任脈下行,與腹部諸經相聯繫,並與衝脈、足少陰腎經相銜接,形成經氣互通之網絡。
生理功能
- 統攝陰脈:任脈為「陰脈之海」,其絡脈進一步強化對諸陰經的調節作用,尤其與衝脈協同,主司婦人月經、胞胎等生殖功能。
- 調和腹氣:此絡散佈於腹部,與脾胃、肝腎之氣相通,參與水穀運化及氣機升降。
- 溝通表裡:作為絡脈,任脈之別聯繫任脈與其他經脈,尤其與衝脈、足少陰經相絡交會,維繫陰陽氣血之平衡。
病理表現
若任脈之別氣血失調,可出現以下病候:
- 實證:腹滿脹痛、月經不調、疝氣。
- 虛證:腹部冷痛、帶下清稀、遺尿滑精。
絡穴應用
胸尾穴為任脈之絡穴,臨床可針灸此穴以調理任脈絡氣,治療胸腹氣逆、癲癇、心悸等症。
任脈之別與衝脈關係密切,二者同源於胞中,共司生殖與氣血運行,故《難經》稱「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」,其絡脈病變亦多與此相關。此絡之理論,深植於中醫經絡學說,為診治婦科、男科及脾胃疾患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