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任錫庚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任錫庚(?-?),字修如,清代北京人,官至太醫院掌印御醫,兼領上藥房值宿供奉官一職,為乾嘉道時期宮廷醫學重要代表人物。其職掌除統理太醫院事務外,更負責御用方劑調配與皇室成員脈診,具備深厚的經典醫籍造詣與臨證經驗。

學術著作方面,任氏所撰《難經筆記》顯現其對《黃帝八十一難經》的獨特見解,書中結合運氣學說與臟腑辨證,特別對「三焦有名無形」之論提出「氣化三焦」說,認為三焦實為元氣別使,主司水火升降。另著《醫宗簡要》一書,彙整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精要,強調「四診合參」與「脈證從舍」之臨床判斷準則,其中對「革脈主亡血失精」的脈象辨析尤為精當。

其《太醫院志》一卷為研究清代醫療制度的重要文獻,詳載太醫院職官建制、御藥房管理制度及宮廷醫學教育規程,可窺見當時「九科分診」(大方脈、小方脈、傷寒、婦人、瘡瘍、針灸、眼、口齒、正骨)的實際運作情形。書中特別記錄道光年間太醫院考選醫士之「《內經》、《脈訣》、《本草》、《傷寒》四科會考」制度,反映清代官方醫學重視經典傳承的特質。

任氏臨證特色在於融合溫補學派與傷寒理論,處方多取法張介賓、李杲之說而化裁,尤擅長調理虛勞內傷之證。其治療皇室成員「木郁土衰」證候時,常以逍遙散為基礎,佐以伏龍肝、炒穀芽等藥,體現「疏肝不忘實脾」的治療思想。現存任氏會診記錄顯示,其對婦人經閉證候主張「分虛實而治」,虛者用四物湯加味,實者取法桃核承氣湯加減,顯示其辨證用藥之精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