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任元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任元受,字盡言,宋代醫家,生平籍貫未詳。其醫術精湛,尤以孝道聞名,因侍奉母親期間親嘗湯藥,深究藥性,遂於醫理多有體悟,醫名漸著於世。
醫術與學術背景
宋代醫學承襲隋唐之學,重視理論與臨床結合,任氏所處時代正值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等官修醫書盛行,強調方劑之規範化。其醫術或受此影響,注重方藥配伍與實效,然其具體學術主張未見專著傳世,僅散見於後世醫案記載。
孝親與醫理實踐
任氏因侍母至孝,長期親調湯藥,對藥物性味、歸經及煎服法積累獨到經驗。中醫理論中,藥性分寒熱溫涼,五味各有所主,如甘緩、辛散、酸收等。任氏透過親嘗,或能精準掌握藥材炮製與劑量拿捏,此與《內經》「治未病」思想及「因人制宜」原則相契,體現中醫個體化治療之特色。
臨床特色推測
宋代醫家多重視脾胃調理,任氏可能深諳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之理,於虛弱病患(如其母)之照護中,善用健脾益氣之品,如人參、白朮等,佐以和胃藥物,以助藥力吸收。此外,宋代針灸與方藥並行,任氏或兼通針灸,配合湯藥以調和氣血,符合當時「針藥並施」之風尚。
歷史評價
雖無系統醫論留存,然其「因孝悟醫」之事,反映中醫「醫儒相通」之傳統,強調醫者仁心與實踐經驗並重。後世或以其為範,闡述醫德與醫技之關聯,彰顯宋代儒醫文化之影響。
任元受之生平雖簡,然其融合孝道與醫理之實踐,恰為中醫「形神合一」「醫病先醫心」理念之體現,於宋代醫林別具一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