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任主胞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任主胞胎
「任主胞胎」為中醫基礎理論術語,出自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,闡述女子生殖生理與任脈之密切關係。原文載:「(女子)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。」意指女子約十四歲時,先天精氣「天癸」成熟,任脈氣血通暢,衝脈血氣充盛,月經始潮,具備孕育能力。唐代王冰註解強調:「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二者相資,故能有子。」明確指出任脈主司子宮與胎孕功能,需與衝脈協調,方能維持正常經孕。
任脈與胞胎之生理關係
任脈屬奇經八脈之一,起於胞中,循腹正中線上行,總司陰經氣血,故稱「陰脈之海」。其與胞宮(子宮)直接相連,主導女子月經、妊娠及胎養。張景岳於《類經》進一步解釋:「任脈者,女子得之以養任也。」說明任脈氣血充盈,方能濡養胞宮,使月經如期、胎孕得固。
任脈失調與婦科病機
若任脈虛衰或氣血受阻,則胞宮失養,導致經、帶、胎、產諸疾:
- 任脈氣虛:常見月經後期、量少,甚或閉經;妊娠後胎元不固,易見滑胎(習慣性流產)。
- 任脈寒凝:寒客胞宮,致痛經、經血色黯夾血塊,或宮寒不孕。
- 任脈濕熱:濕熱下注,引發帶下黃稠、崩漏(異常子宮出血),或孕期胎動不安。
任脈與衝脈之協同作用
任脈與衝脈同起胞中,一主氣、一主血。衝脈為「十二經之海」,調節全身血脈;任脈則統攝陰液,二者相輔相成。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所言:「任衝和調,則經候如常。」臨床上,調治婦科病常兼顧二脈,如針灸取任脈之「關元」、「氣海」配衝脈之「血海」、「三陰交」,以補氣養血、調和胞宮。
綜言之,「任主胞胎」概括中醫對女子生殖功能的核心認識,任脈之盛衰通滯直接影響經孕生理,亦為婦科辨證施治之關鍵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