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遍身瘙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遍身瘙癢

病證名,見於《葉氏女科證治》卷二。此症多因孕婦氣血失調,風邪鬱於肌表,或血虛生風,導致遍身皮膚瘙癢難忍。中醫認為,妊娠期間,陰血聚於衝任以養胎元,若陰血不足,肌膚失養,易受風邪侵擾,發為瘙癢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鬱表:孕婦腠理疏鬆,風邪乘虛而入,鬱於肌膚,氣血運行不暢,發為瘙癢。
  2. 血虛風燥:妊娠陰血下聚養胎,肌膚失於濡潤,血虛生風,風動則癢。
  3. 濕熱蘊結:脾虛運化失職,濕熱內生,外泛肌膚,與風邪相搏,亦可致瘙癢。

治療原則
祛風止癢為主,兼顧養血潤燥或清熱除濕。外治多用疏風透表之品,內服則需辨證施治。

外治法

  • 樟腦調酒:樟腦辛香走竄,能散風止癢,以酒調和,增強其透達肌表之效。
  • 藥浴擦洗:以川椒、艾葉、透骨草、防風、荊芥等煎湯外洗。川椒溫通散寒,艾葉祛風除濕,透骨草活血通絡,防風、荊芥疏風解表,共奏祛風止癢之效。

內服方藥(需依證型選方)

  • 風邪鬱表:可選消風散(《外科正宗》),疏風清熱,調和氣血。
  • 血虛風燥:宜用當歸飲子(《證治準繩》),養血潤燥,祛風止癢。
  • 濕熱蘊結:可用龍膽瀉肝湯(《醫宗金鑒》)加減,清利濕熱,疏風止癢。

備註
妊娠瘙癢若伴見黃疸或劇烈皮膚損傷,需進一步辨證,排除其他病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