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瘡瘍治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瘡瘍治法
妊娠瘡瘍乃指婦女懷孕期間罹患癰疽、疔毒等外科疾患之病症。此類疾患因涉及胎元安危,故治療時須謹慎權衡,既需祛邪解毒,又當顧護胎氣,用藥遣方尤須講究。
病因病機
孕婦氣血聚於衝任以養胎元,致使體表營衛相對空虛,外邪易乘虛而入,鬱而化熱,熱毒壅滯,發為癰疽。此外,孕期陰血偏虛,內熱易生,若兼情志不暢或飲食失調,更易助長火毒,釀成瘡瘍。
治療原則
- 調氣安胎為本
妊娠瘡瘍之治,首重調和氣血,固護胎元。宜選輕清疏透之品,如黃芩、白朮等,以清熱安胎,避免過用峻烈攻伐之藥,恐傷胎氣。 - 托里解毒為標
瘡瘍初起,若毒邪未盛,可選用托毒外出之劑,如《外科正宗》之「托裏消毒散」,以黃耆、當歸、金銀花等益氣活血、清熱解毒,使邪毒外透而不內陷。然當歸雖能活血,孕期宜減量或佐以安胎藥,以防動血傷胎。 - 慎用禁忌之藥
凡活血破瘀(如紅花、桃仁)、峻下攻逐(如大黃、芒硝)、辛熱燥烈(如附子、乾薑)之品,皆屬妊娠禁忌,若非必要不可輕投。若瘡毒壅盛,確需使用,亦當配伍健脾安胎之藥以制其偏性。
辨證用藥舉隅
- 熱毒熾盛:症見瘡瘍紅腫熱痛,可選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等清熱解毒,佐以砂仁、蘇梗理氣安胎。
- 氣血虛弱:瘡瘍久潰不斂,宜用四君子湯加減,補益氣血,促進生肌收口。
- 濕毒蘊結:若瘡瘍滲液黏稠,可佐以茯苓、薏苡仁健脾滲濕,避免過用苦寒傷胃。
外治宜忌
外敷藥物亦須謹慎,避免使用麝香、冰片等辛香走竄之品,以防擾動胎氣。可選用芙蓉葉、黃連等清熱解毒藥研末調敷,溫和祛邪。
妊娠瘡瘍之治,貴在權衡標本,既不可因孕貽誤病情,亦不可過治反傷胎元,故用藥須精當,配伍得宜,方能兩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