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大便秘不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大便秘不通

病證名,指婦女妊娠期間出現大便秘結不通之證候。此症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,屬妊娠常見併發症之一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婦女受孕後,陰血下聚胞宮以養胎元,致使全身陰血相對不足。血虛則津液虧耗,腸道失於濡潤,傳導不利,故見大便秘結。此外,孕期氣機升降失調,或素體陽盛,腸胃積熱,亦可加重便秘。

辨證要點

  1. 陰血不足證:大便乾結如羊屎,排便艱難,伴面色萎黃、頭暈心悸、舌淡少津、脈細滑。
  2. 腸燥津虧證:大便燥結難解,口乾咽燥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3. 氣機鬱滯證:腹脹欲便而不得出,噯氣頻作,胸脅痞滿,脈弦滑。

治法方藥
養血潤燥、潤腸通便為主,佐以調氣安胎。

  • 陰血不足者,可用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倍用生地,加黑芝麻、松子仁、柏子仁、何首烏等滋陰潤腸之品。
  • 腸燥津虧者,宜增液湯(玄參、麥冬、生地)合麻子仁丸加減,以增水行舟。
  • 氣滯明顯者,可佐少量陳皮、紫蘇梗理氣寬腸,然需避用破氣耗血之藥,以防損胎。

古籍參考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強調「妊娠大便不通,由臟腑氣虛,津液不足」,主張以潤下為法,慎用攻伐。《醫宗金鑒》亦指出,治療當以調和氣血、潤燥通幽為要,不可妄投峻下之劑。

此症與現代醫學「妊娠期便秘」相類,然中醫辨治注重體質調理與標本兼顧,以平和之劑護胎通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