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大小便不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大小便不通

病證名,指妊娠期間出現大小便不通之證候。此症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,屬妊娠病範疇,多因孕後生理變化及臟腑功能失調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陰血虧虛,陽熱偏亢:妊娠時,陰血下聚胞宮以養胎元,致使全身陰血相對不足,陰虛則內熱生,熱邪蘊結於大小腸,耗傷津液,腸道失潤,傳導不利,故見大便不通;熱移膀胱,氣化失司,則小便澀滯。
  2. 氣機壅滯:胎體漸長,壓迫臟腑,影響三焦氣機升降,尤以中下二焦為甚。氣滯則水液不行,糟粕難下,遂致二便俱閉。
  3. 濕熱內蘊:素體脾虛濕盛,孕後陽氣浮越,濕與熱結,下注腸道與膀胱,阻滯腑氣,亦可引發此證。

臨床表現
孕婦見大便燥結難解,或數日不行;小便短赤、點滴不暢,甚則癃閉。或伴腹脹滿、口乾舌燥、心煩身熱,舌紅苔黃燥,脈滑數。

治法與方藥
清熱潤燥、通利二便為主,佐以養陰行氣。

  • 主方:梔子湯(《證治準繩》),梔子清三焦之火,黃芩瀉肺熱,當歸養血潤腸,車前子、滑石利水通淋,佐陳皮理氣和中。
  • 加減
    • 若陰虛甚者,加玄參、麥冬滋陰增液;
    • 氣滯腹脹明顯,加枳殼、大腹皮寬中下氣;
    • 濕熱偏重,小便灼痛,加瞿麥、萹蓄清熱利濕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選支溝、照海(滋陰通便)、陰陵泉、三陰交(利水滲濕),輕刺平補平瀉。
  • 食療:可輔以蜂蜜水潤腸,或冬瓜湯淡滲利濕。

此證需與單純胎壓膀胱所致小便不利鑑別,後者多見於妊娠晚期,以小便頻數或瀦留為主,少伴大便異常及熱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