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痘

病證名,指婦人妊娠期間罹患天花或水痘之疾。古稱天花為「痘瘡」,屬疫癘之邪,其毒熾烈,易傷胎元;水痘則為「水花」,多因外感時邪,內蘊濕熱所致。然今時天花已絕跡,故臨證所見妊娠痘症,多屬水痘範疇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妊娠痘之發,主因孕婦氣血聚於衝任以養胎,營衛暫虛,外邪乘隙而入。水痘之邪,多屬風熱夾濕,自口鼻或肌表侵襲,內犯肺衛,蘊於肌腠,與氣血相搏,發為水皰。若熱毒壅盛,深擾血分,恐灼傷胎絡,甚或導致胎動不安。

證候特點
初起可見發熱惡寒、頭痛咳嗽等衛表證候,繼而肌膚現紅疹,迅即化為透明水皰,周繞紅暈,多見於胸背、頭面,漸及四肢。皰液初清後濁,結痂脫落。孕婦罹此,或伴口苦咽乾、心煩溲赤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等熱象。

治療原則
治當清熱解毒,佐以疏風化濕,並需顧護胎元。用藥宜輕清透邪,忌峻下破血之品。可選銀翹散加減,熱重者合黃連解毒湯,濕盛者佐四苓散。若胎熱明顯,可酌加苧麻根黃芩等安胎之藥,使邪去而胎不傷。

古籍記載
《婦科玉尺》有云:「妊婦出痘,最忌毒火侵胎,當清解為先。」《醫宗金鑑》亦指出:「孕婦痘疹,宜審表裡,慎施湯劑,毋犯胎氣。」可見古人早識此證之險,強調祛邪安胎並重。

備考
昔時妊娠患天花者,多屬危候,蓋因痘毒暴烈,易致墮胎或母子俱殞。今之水痘雖較天花輕緩,然孕婦體質特殊,仍須辨證精細,以防變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