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齒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齒更

齒更,又稱換牙,是指人到六、七歲時,乳牙脫落,逐漸被恆節替換的生理規律。

《素問.上古天真論》中提到:「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髮長。」「丈夫八歲,腎氣實,髮長齒更。」

這段話是說,女子在七歲時,腎氣充盛,所以乳牙脫落,恆節長出,同時頭髮也開始生長;男子在八歲時,腎氣充實,所以乳牙脫落,恆節長出,同時頭髮也開始生長。

齒更是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,它標誌著人體進入了新的生長階段。

齒更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:

  1. 乳牙脫落:乳牙在6-7歲時開始脫落,逐漸被恆節替換。
  2. 恆節萌出:恆節在6-8歲時開始萌出,逐漸替換乳牙。
  3. 恆節完全萌出:恆節在12-13歲時完全萌出,標誌著齒更完成。

齒更的過程是比較漫長的,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。在這個過程中,要注意保護好乳牙和恆節,避免磕碰、摔傷,以免影響齒更的正常進行。

另外,在齒更期間,還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營養,尤其是鈣、磷、維生素D等,以促進牙齒的正常發育。

如果在齒更期間出現以下情況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:

  • 乳牙脫落不完全,影響恆節萌出;
  • 恆節萌出不整齊,影響咀嚼功能;
  • 牙齒有齲壞、缺失等問題;
  • 牙周炎等口腔疾病。

齒更是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,它的正常進行對牙齒的健康和咀嚼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。因此,在齒更期間,要注意保護好乳牙和恆節,避免磕碰、摔傷,以免影響齒更的正常進行。另外,還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營養,尤其是鈣、磷、維生素D等,以促進牙齒的正常發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