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喉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喉痛

證名:妊娠喉痛,係指孕婦咽喉腫痛之病證,屬中醫「喉痹」範疇。此症多因孕婦陰虛火旺,虛熱上炎,或胎氣上衝,壅滯咽喉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陰虛火旺:孕後精血聚以養胎,陰液相對不足,虛火內生,循經上灼咽喉。
  2. 胎氣上逆:妊娠期間,衝脈氣盛,若肝胃不和,氣機失調,胎氣挾熱上衝,鬱結喉間。
  3. 外感風熱:孕婦正氣偏虛,易感風熱邪氣,客於肺衛,上攻咽喉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咽喉乾燥疼痛,或紅腫灼熱,吞咽不利。
  • 或伴口乾舌燥、心煩少寐、舌紅少苔等陰虛之象。
  • 若兼外感,可見發熱惡寒、咳嗽痰黏等表證。

治療原則
養陰清熱為主,佐以理氣安胎。用藥需顧護胎元,避免峻猛攻伐之品。

辨證論治

  1. 陰虛火旺證

    • 主症:咽喉乾痛,午後加重,顴紅盜汗,舌紅少津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降火。
    • 方藥:知柏地黃丸加減(知母、黃柏、生地、山茱萸等),酌加玄參、麥冬潤喉。
  2. 胎熱上衝證

    • 主症:咽喉腫痛,胸悶煩躁,胎動不安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理氣,和胃安胎。
    • 方藥:黃芩湯(黃芩、白朮、蘇梗)合桔梗湯,佐以枇杷葉、竹茹降逆。
  3. 外感風熱證

    • 主症:咽喉紅腫,惡風發熱,脈浮數。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,利咽解毒。
    • 方藥:銀翹散輕劑(金銀花、連翹、薄荷等),去牛蒡子等峻藥,加桑葉、菊花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灸:取列缺、照海等穴,滋陰清熱。
  • 食療:可飲用梨汁、荸薺汁等甘涼之品生津潤喉。

妊娠喉痛之治,重在調和陰陽,清而不傷,補而不滯,以護胎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