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環跳穴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環跳穴痛

妊娠環跳穴痛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指孕婦於妊娠期間,環跳穴(屬足少陽膽經,位於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之外1/3處)出現疼痛不適之症。此症首載於清代閻純璽所著《增補胎產心法》上卷,書中提及:「妊娠環跳穴痛,屬腎虛,宜六味地黃湯,加杜、續或千金保孕丸。」

中醫病機分析
環跳穴為足少陽膽經之要穴,亦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會。妊娠期間,胞宮氣血下聚以養胎元,若孕婦素體腎氣不足,或肝腎陰血虧虛,則經脈失養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環跳穴局部經絡壅滯,發為疼痛。此外,足少陽膽經主筋,若肝腎虧虛,筋失所養,亦可引發該處拘急疼痛。

治療原則與方藥

  1. 補益肝腎
    依《增補胎產心法》所載,此症多因腎虛所致,故以六味地黃湯(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)為基礎方,滋補腎陰。若兼見腰膝酸軟無力,可加杜仲、續斷以強筋壯骨,固護胎元。杜仲性溫味甘,歸肝腎經,能補肝腎、強筋骨;續斷苦辛微溫,具補肝腎、續筋骨之效,二者合用,尤宜於妊娠腎虛腰痛及環跳穴痛。
  2. 安胎養血
    若肝腎陰血俱虛,可配合千金保孕丸(方多含杜仲、續斷、桑寄生等),以補肝腎、安胎氣。桑寄生味苦甘性平,歸肝腎經,能祛風濕、益血安胎,對於妊娠期間兼感風濕者尤為適宜。

經絡辨證與針灸思路
從經絡辨證而言,環跳穴痛可責之於足少陽膽經氣血不暢,或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影響。若屬氣滯血瘀,可配合輕手法按揉環跳穴,或循經取穴如陽陵泉(膽經合穴,筋會)、懸鐘(髓會),以疏利膽經氣機。然妊娠期間針灸需謹慎,臨床多以藥餌調理為主。

兼證辨治

  • 若疼痛牽及下肢,伴見麻木沉重,屬濕濁阻絡,可酌加蒼朮、薏苡仁以健脾化濕。
  • 若夜間痛甚,舌紅少苔,脈細數,屬陰虛絡燥,可加當歸、白芍養血柔筋。

此症之治,總以顧護胎元為本,調理肝腎為要,使氣血充盈,經絡得養,則疼痛自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