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驚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驚悸

病證名,指孕婦於妊娠期間出現心悸易驚、恐懼不安之症。此症多因孕後氣血變化,導致心神失養或受擾所致,常見病因包括心血不足、陰虛火旺及心陽不振等,臨床表現各異,治法亦有所不同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血不足
    孕後陰血下聚養胎,若素體血虛或脾胃虛弱,氣血生化不足,則心血虧虛,心神失養,故見心悸易驚、坐臥不安。
  2. 陰虛火旺
    孕後陰血偏虛,若腎陰不足,虛火內生,上擾心神,則致心悸不寧、煩躁少寐。
  3. 心陽不振
    心陽虛弱,無力溫煦心神,致心神浮越,表現為心悸氣短、畏寒肢冷等症。

辨證論治

  1. 心血不足證

    • 主症:心悸易驚,面色蒼白或萎黃,頭暈目眩,唇甲色淡,舌淡,脈細弱。
    • 治法:補血養心,益氣安神。
    • 方藥歸脾湯(《濟生方》)加減,方中黃耆、人參補氣生血,當歸、龍眼肉養血安神,酸棗仁、遠志寧心安神。
  2. 陰虛火旺證

    • 主症:心悸不寧,心煩少寐,口乾咽燥,手足心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降火,清心安神。
    • 方藥天王補心丹(《攝生秘剖》)加減,方中生地、麥冬、天冬滋陰清熱,丹參、當歸養血安神,酸棗仁、柏子仁寧心定悸。
  3. 心陽不振證

    • 主症:心悸氣短,自汗出,形寒肢冷,面色㿠白,舌淡胖,脈沉弱或結代。
    • 治法:溫補心陽,鎮攝浮越。
    • 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(《傷寒論》)加減,方中桂枝、甘草辛甘化陽以溫通心脈,龍骨、牡蠣重鎮安神,收斂浮陽。

相關中醫理論

  • 心主神明:中醫認為心為「君主之官」,主宰精神意識,若心血、心陰或心陽受損,皆可影響心神,導致驚悸不寧。
  • 胎孕與氣血關係:妊娠時陰血聚於衝任以養胎元,易致母體氣血相對不足,故調理時需兼顧養血安胎,避免過用辛燥或寒涼之品。

此症治療需審因辨證,針對不同病機選方用藥,以達標本兼治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