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口舌生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口舌生瘡

病證名,指孕婦於妊娠期間出現口舌生瘡之症。此病多因胎火旺盛血分有熱,或心火上炎所致。孕後陰血聚以養胎,若素體陽盛,或過食辛熱之品,易致熱鬱血分,上攻口舌;又心開竅於舌,心火亢盛則循經上炎,發為口瘡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口舌黏膜潰瘍,瘡面紅腫灼痛,甚則糜爛流涎,妨礙飲食,吞咽困難。或伴心煩口渴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等熱象。

病機分析

  1. 胎火內熾:孕後衝任氣血旺盛,若陰虛陽亢,熱毒蘊結,上灼口舌。
  2. 心火上炎:心主血脈,其經絡上繫於舌,火熱循經上擾,則瘡發舌面。
  3. 脾胃積熱:孕婦飲食不節,濕熱內蘊,脾開竅於口,熱邪上蒸而致口瘡。

治法與方藥

  • 清心瀉火:首選導赤散(生地、木通、竹葉、甘草梢)加減,導心火下行。若熱毒熾盛,可合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以清三焦火熱。
  • 涼血養陰:若兼陰虛血熱,可加玄參、麥冬、丹皮,仿增液湯意,滋陰降火。
  • 局部外治:可配合冰硼散錫類散外敷,以清熱解毒、斂瘡止痛。

相關記載
本證與舌上瘡相似,然妊娠患者須顧及胎元,用藥忌峻猛苦寒,宜清熱兼安胎,如黃連雖瀉心火,中病即止,免傷胃氣。歷代醫家強調「有故無殞」,但須辨明虛實,調和氣血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