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脈
妊娠脈,又稱胎脈,為中醫診斷孕婦脈象之專有名詞。此脈象特徵與常人不同,主要反映婦女妊娠期間氣血變化與胞宮孕育之生理狀態。歷代醫家對妊娠脈之描述頗為詳盡,其診斷要點可追溯至《內經》,並於後世醫籍中不斷補充。
經典論述
- 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提出「陰搏陽別,謂之有子」,意指尺脈(屬陰)搏動明顯,與寸脈(屬陽)有別,此為妊娠之徵兆。
- 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載「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」,指出手少陰心經(神門穴處)脈搏動顯著者,多為妊娠之象。
- 《瀕湖脈學》進一步闡述:「少陰動甚,謂之有子;尺脈滑利,妊娠可喜」,強調尺脈滑利與少陰脈動為診胎之關鍵。
- 《醫宗金鑒·四診心法要訣》則依妊娠月份區分脈象:「滑疾而散,胎必三月;按之不散,五月可別」,說明隨胎兒成長,脈象亦由滑疾轉為沉實。
脈象特徵
妊娠脈以「滑脈」為本,其特點如下:
- 滑而衝和:脈往來流利,如珠走盤,兼有柔和之象,主氣血充盛、胎元穩固。
- 滑數搏指:若脈滑數有力,多因胎熱或母體陽氣偏旺;若兼見尺脈獨滑,而寸脈相對微弱,則屬陰血聚養胎元之象。
- 尺脈候胎:尺部屬腎,主胞宮,妊娠時尺脈多顯滑數或滑利,尤以右尺為甚(傳統有「左男右女」之說,然臨床僅供參考)。
脈象演變與妊娠月份
- 初期(1-3月):脈多滑疾略散,因胎元初結,氣血未充。
- 中期(4-6月):脈轉滑實有力,按之不散,反映胎氣漸盛。
- 後期(7-10月):脈象稍沉而滑,因胎體增大,氣血趨於下焦。
機理分析
中醫認為,妊娠脈之形成與「任脈通、太衝脈盛」密切相關。胞宮氣血充盈,衝任二脈調和,則脈現滑利;若腎氣不足或氣血虛弱,則妊娠脈可能表現為沉細無力,需結合全身症狀辨察。
此脈象不僅用於判斷有無身孕,亦可輔助推測胎氣盛衰,然臨床仍需四診合參,避免單憑脈象斷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