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瘧
病名:妊娠瘧,又稱「子瘧」或「胎瘧」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。此病多發於妊娠期間,因孕婦脾胃虛弱,飲食停滯,或夏傷於暑,復感瘧邪所致。
病因病機:
- 脾胃虛弱:孕後氣血聚於衝任以養胎,脾胃運化功能減弱,若飲食不節,易致食滯中焦,氣機不暢。
- 外感瘧邪:瘧邪乘虛而入,伏於半表半裏,與正氣相爭,發為寒熱往來。
- 暑濕內蘊:夏季暑濕之邪侵襲,與體內濕濁相搏,阻遏氣機,加重病情。
臨床表現:
- 寒熱交替,發作有時,先寒後熱,汗出熱退。
- 伴隨食慾不振、精神倦怠、胸悶嘔惡等脾胃症狀。
- 若兼暑濕,可見頭重身困、口渴不欲飲等濕熱之象。
辨證論治:
- 和解驅邪,健脾安胎(主方):
- 七寶散:適用於瘧邪初犯,寒熱分明者,以截瘧祛邪為主。
- 脾胃虛弱型:
- 症狀:食少倦怠、面色萎黃、脈弱。
- 治法:健脾和胃,佐以化濕。
- 方藥:六君子湯加藿香、桔梗、蒼朮,以醒脾化濕,調和中焦。
- 食滯感寒型:
- 症狀:脘腹脹滿、惡寒無汗。
- 治法:散寒消滯。
- 方藥:驅邪散,疏表散寒兼消食導滯。
- 暑濕傷中型:
- 症狀:身熱不揚、胸悶泛惡。
- 治法:解暑化濕,理氣和中。
- 方藥:藿香正氣散,宣化暑濕,調暢氣機。
配伍加減:
- 若陰血不足,可酌加當歸、白芍養血和營;
- 熱重者,加黃芩、青蒿清透伏熱;
- 濕盛苔膩者,加佩蘭、厚朴芳化濕濁。
備註:妊娠瘧需注重扶正祛邪,用藥時避忌峻烈攻伐之品,以免損傷胎元。歷代醫家強調「治病與安胎並舉」,方藥選擇須兼顧母體與胎兒之平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