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嘔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妊娠嘔吐是指在妊娠期間出現的惡心嘔吐症狀,可能伴隨著食慾不振或進食即吐。一般常見於妊娠的早期,輕微的情況通常在懷孕二、三個月後自然消失,但嚴重者則可能持續到妊娠後期。嘔吐的物質通常是食物、痰涎,或者是清水、酸水、黃綠色苦水,嚴重時更可能出現混血的情況。嚴重的妊娠嘔吐可能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危害。

妊娠嘔吐症狀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惡阻病,或稱為子病、妊娠阻病、妊娠惡阻等。在治療上,應該將妊娠嘔吐和因黃疸、感冒、春溫、暑溫、濕溫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嘔吐區分開來。

以下是不同類型的妊娠嘔吐以及其常見病徵:

  1. 胃虛妊娠嘔吐:患者素體虛弱且妊娠初期,嘔吐時不能進食或進食後立即嘔吐,胃脘悶脹,精神倦怠,乏力易困,舌苔淡白,脈滑無力。

  2. 胃寒妊娠嘔吐:患者妊娠早期,嘔吐時不食或嘔吐清水,腹中脘部有疼痛感,喜食熱飲,身體倦怠,怕冷,四肢冷,面色青白,舌淡,苔白滑,脈沉遲。

  3. 胃熱妊娠嘔吐:患者在受孕之後出現惡心嘔吐,心煩口渴,臉紅,喜歡冷飲,便祕,舌紅,苔黃而乾,脈滑且數。

  4. 痰滯妊娠嘔吐:患者在懷孕的二、三個月期間,嘔吐的物質常為痰涎或粘沫,並伴隨頭暈目眩,惡心,胸膈悶悶,食慾不振,心悸氣促,口中有淡膩的感覺,舌淡,苔白膩,脈滑。

  5. 肝熱妊娠嘔吐:患者在妊娠的早期有嘔吐酸水或苦水的情況,食物進入後立即嘔吐,頭暈目眩,口臭苦味,胸部悶痛,噯氣,舌紅,苔正常或微黃,脈弦滑且數。

在鑒別分析方面,胃虛妊娠嘔吐和胃寒妊娠嘔吐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屬於氣虛,後者則屬於陽虛。兩者都可能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,清陽上升不暢,濁陰下降不暢,形成嘔吐的症狀。然而,胃虛妊娠嘔吐通常是由於患者素體脾胃虛弱,受孕後血海不瀉,氣衝升至胃臟使其無法正常下降,因此出現嘔吐;而胃寒妊娠嘔吐則是因為平時中陽不振,脾胃虛寒,懷孕後孕宮門關閉,內部臟氣阻滯,寒性飲食逆行而致嘔吐。在臨床上可以觀察到胃虛妊娠嘔吐症狀通常表現為脾胃氣虛(如胃脘脹滿、精神倦怠、慵言思睡、舌淡和脈滑無力);而胃寒妊娠嘔吐則常伴有陽虛外寒(臉色青白、倦怠、怕冷)和陰寒內滯(脘部疼痛、喜食熱飲、脈沉遲)的症狀。治療原則:虛者補之,寒者溫之。胃虛妊娠嘔吐應該益氣健中,調氣降逆,可使用保生湯;胃寒妊娠嘔吐則需要溫中散寒,降逆止嘔,可以使用人參丁香散,嚴重情況可使用乾薑人參半夏丸治療。

痰滯妊娠嘔吐主要是由於患者本身存在痰飲停滯於胃脘區域,氣機升降失調,再加上衝脈之氣帶著痰飲向上反流導致嘔吐。嘔吐物質多為痰涎或粘沫。同時常伴隨飲邪向上累及心肺(心悸氣短)、濕邪困阻中焦(胸部悶悶、胃脘悶滿,口中淡膩,食慾不振)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