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臍下冷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臍下冷痛

病證名,指孕婦臍下部位出現冷痛不適之症,多因飲食生冷或陽氣虛弱所致。此證首見於清代閻純璽《增補胎產心法》,書中記載:「妊娠臍下冷痛,腹脹虛疼,小便頻數,大便虛滑,皆食生冷所致。」強調外感寒邪或內傷生冷,導致中焦虛寒、下焦陽氣不運,引發臍下冷痛,並伴隨腹脹、二便異常等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飲食生冷:過食寒涼之物,損傷脾陽,寒凝胞宮,氣血運行不暢,故見臍下冷痛。
  2. 陽氣不足:素體虛寒,或妊娠後氣血下聚養胎,中焦陽氣虛弱,陰寒內生,致下元不溫。
  3. 肝脾失調:情志不暢或勞累過度,肝鬱克脾,脾失健運,寒濕停滯下焦,引發冷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臍下綿綿冷痛,得溫稍減,遇寒加劇。
  • 兼症:腹脹隱痛、小便頻數清長、大便溏滑或泄瀉。
  • 舌脈:舌質淡、苔白滑,脈沉遲或弦緊。

治法方藥

  1. 溫中散寒:首選《小建中湯》加減,原方(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、飴糖)佐炮薑、木香以溫中行氣;若寒甚者,再加小茴香、高良薑以增強散寒止痛之效。
  2. 補益脾腎:若屬脾腎陽虛,可合用《附子理中湯》溫補下焦。
  3. 調和肝脾:兼有氣滯者,酌加烏藥、香附疏肝理氣,助陽氣布散。

證候鑑別

  • 妊娠腹痛(胞阻):多因血虛或氣滯,痛處不限定臍下,且未必伴明顯寒象。
  • 寒疝腹痛:疼痛劇烈,牽引少腹,與妊娠生理狀態無關。

此證以「虛寒」為本,治療當以溫養為先,避免過用辛燥耗傷陰血,亦需注重調理飲食,防寒邪復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