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癱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癱瘓
病證名,指婦人妊娠期間,因氣血失調或痰阻經絡,導致肢體痿廢不用之症。此病多因孕後陰血下聚胞宮以養胎元,致使周身經脈失於濡潤;或情志鬱結、痰濕內生,阻滯氣機,使氣血運行不暢,筋骨失養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陰血虧虛:胎孕賴血以養,若母體素稟陰血不足,或孕後血聚衝任,上奉不足,肝主筋而藏血,血虛則筋脈失濡,故見手足痿弱,甚則癱瘓。
- 痰氣阻絡:孕婦情志不遂,氣機鬱滯,津液輸布失常,化生痰濁,痰隨氣逆,閉塞經隧,致氣血不能暢達肢節,發為肢體廢用。
證治分型
-
痰閉氣血型
- 主證:妊娠期間突發手足癱軟,或兼胸悶痰多,舌苔白膩,脈弦滑。
- 治法:理氣化痰,通絡開閉。
- 方藥:選用《葉氏女科證治秘方》之烏藥順氣湯(烏藥、陳皮、麻黃、川芎、白芷、桔梗、枳殼、僵蠶、乾薑、甘草),以疏暢氣機、化痰通絡。
-
氣血兩虛型
- 主證:肢體痿弱無力,面色蒼白,頭暈心悸,舌淡脈細弱。
- 治法:益氣補血,濡養筋脈。
- 方藥:八珍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減,酌配桑枝、秦艽等通絡之品,使氣血充而經脈通。
古籍論述
《女科經綸》提及:「胎妊而痿,責之血虛不能榮筋。」《醫宗金鑑》亦載:「痰氣壅滯,經絡閉阻,當先開其痰氣。」可見此病虛實有別,臨證需審因辨治。
補充機理
中醫認為「脾主肌肉」、「肝主筋」,妊娠癱瘓與肝脾功能密切相關。若脾虛濕盛,痰濁內生;或肝血虧虛,風動筋攣,皆可加重病情。故治療時除針對主證用藥外,亦可配合健脾化濕、柔肝息風之法,如茯苓、白朮、鉤藤等藥,以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