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唾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唾血

病證名,指孕婦唾液中夾雜血液之症。此症多因孕後陰血下聚養胎,母體陰血相對不足,陰虛則內熱生,虛火上炎,灼傷口舌及齒齦絡脈,致使血溢唾中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陰血虧虛:妊娠期間,精血聚於衝任以養胎元,母體陰血易虧,陰不制陽,虛火內動。
  2. 陰虛火旺:虛火上擾,循經上炎,燔灼口舌、齒齦,絡傷血溢,故見唾中帶血。
  3. 臟腑失調:足少陰腎經循喉嚨、挾舌本,虛火沿經上灼,亦可累及口腔血絡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唾液中有血絲或血點,色多淡紅。
  • 或伴口乾咽燥、午後潮熱、顴紅盜汗等陰虛之象。
  • 舌質紅少津,苔薄或無苔,脈細數。

治法
養陰清熱、涼血止血為主,佐以安胎。

方藥

  • 主方滋陰降火湯加減(生地黃、麥冬、知母、黃柏、當歸、白芍、阿膠、炙甘草)。
  • 加減
    • 若虛火甚者,加玄參、石斛以增強滋陰降火之效。
    • 若血出較多,加側柏葉、白茅根以涼血止血。
    • 兼氣虛者,酌加太子參、山藥以益氣生津。

辨證要點
需與實火吐血相鑒別:

  • 實火者,血色鮮紅,量多質稠,伴口苦、便秘、舌紅苔黃等實熱之象。
  • 妊娠唾血屬虛火,症勢較緩,血出量少,且具陰虛內熱之徵。

相關理論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妊娠血虛,虛火上乘,發為唾血。」強調陰血不足為本,虛熱為標,治療當標本兼顧,清熱不可過用苦寒,以免傷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