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下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下痢
病證名,出自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,亦稱「子痢」或「胎前赤白痢」。此症多因孕婦調攝失當,或內傷飲食生冷,或外感暑濕熱毒之邪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大腸傳導失職,臨床表現為裡急後重、腹痛、下痢赤白,甚則日夜無度。
病因病機
- 飲食內傷:過食生冷、油膩或腐敗不潔之物,損傷脾胃,濕熱內蘊,下注大腸,發為痢疾。
- 外感邪氣:暑濕熱毒侵襲,與腸道氣血相搏,化熱成毒,腐敗血肉,故見赤白下痢。
- 氣血失調:妊娠期間,陰血下聚養胎,若正氣不足,外邪易乘虛而入,加重病情。
辨證論治
-
飲食積滯型
- 證候:下痢酸臭,脘腹脹滿,噯腐吞酸,舌苔厚膩。
- 治法:清熱化滯,調和脾胃。
- 方藥:香連化滯丸(木香、黃連、陳皮、厚朴等),以行氣導滯、清熱燥濕。
-
暑濕熱毒型
- 證候:下痢赤白相兼,肛門灼熱,口渴心煩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膩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,調血止痢。
- 方藥:當歸芍藥湯加黃芩、黃連(當歸、白芍、黃芩、黃連等),以清熱涼血、緩急止痛。
-
脾虛濕盛型
- 證候:下痢綿綿,腹隱痛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滑。
- 治法:健脾滲濕,佐以安胎。
- 方藥:參苓白朮散加減,佐以砂仁、蘇梗等理氣安胎之品。
病機演變與預後
若下痢無度,恐耗氣傷陰,導致氣血虧虛,甚則中氣下陷,引發胎元不固。治療時需注意顧護胎氣,避免過用苦寒攻伐之品,以防損傷正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