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小便不利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小便不利
病證名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。此症多因孕婦體質或氣機失調所致,主要病機可分為實熱蘊結與氣虛不運兩大類,與小腸、膀胱、脾、肺等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心火移熱,氣化受阻
孕婦素體陽氣偏盛,妊娠後陰血聚以養胎,陰虛不能上濟心火,致心火偏亢,下移小腸與膀胱。小腸主泌別清濁,膀胱主氣化行水,熱邪蘊結則氣化不利,水道不通,故見小便短赤、澀痛,甚則淋瀝不暢。 - 脾肺氣虛,輸布失司
脾主運化水濕,肺主通調水道。若孕婦脾肺氣虛,水液輸布無力,難以下達膀胱,則小便不利。此類患者多伴隨氣虛之象,如神疲乏力、納差等。
辨證分型與治法
-
小腸積熱證
- 主症:小便短赤、灼熱澀痛,心煩口渴,或兼尿頻、尿急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- 治法:清心瀉火,利尿通淋。
- 方藥:八正散加減。可酌加淡竹葉、黃芩以清心火;若陰傷明顯,加生地、麥冬養陰生津。
-
脾肺氣虛證
- 主症:小便不利,排出無力,伴心悸氣短、神疲倦怠、食欲不振,舌淡苔白,脈虛弱。
- 治法:補益脾肺,升陽舉陷。
- 方藥:補中益氣湯加減。可佐茯苓、通草以助利水;若兼腎氣不足,加杜仲、桑寄生固護胎元。
其他相關理論
- 三焦氣化:中醫認為三焦為「決瀆之官」,總司水液代謝。妊娠時胎氣壅滯,易影響三焦氣機,導致水道不利,治療時需兼顧調暢三焦。
- 陰血養胎:妊娠後陰血下聚胞宮,若陰虛內熱,可加劇小便不利,此時宜配合養陰清熱法,如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此症需細辨虛實,實證宜清利,虛證宜補益,用藥時須顧護胎元,避免過用滑利攻伐之品。歷代醫家如張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亦提及「妊娠小便難」,可參考當歸貝母苦參丸等方靈活化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