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小便不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小便不通

病證名,出自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,亦稱「轉胞」、「轉脬」或「胞轉」。指妊娠期間孕婦小便排出困難,常伴隨小腹急痛之症。此病多因孕婦體質虛弱,氣血失調,導致膀胱氣化不利,水道受阻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中氣不足
    孕婦素體虛弱,脾氣不足,中氣下陷,無力承托胞胎,致使胎位下移,壓迫膀胱,水道不通。此類患者多伴隨神疲乏力、心悸氣短等氣虛症狀。
  2. 腎氣虛弱
    腎主水液代謝,若孕婦腎陽不足,膀胱失於溫煦,氣化無力,則小便難以排出。臨床常見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畏寒肢冷等腎陽虛衰之象。
  3. 濕熱蘊結
    濕熱之邪內蘊膀胱,阻滯氣機,導致水道不利。此類患者多見胸悶口苦、渴不欲飲,或小便短赤等濕熱徵象。

辨證論治

  1. 中氣下陷證

    • 治法:補氣養血,升陷舉胎。
    • 方藥:補中益氣湯(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)加減,可酌加茯苓、通草以利水通淋。
  2. 腎陽不足證

    • 治法:溫腎扶陽,化氣行水。
    • 方藥:腎氣丸(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、桂枝、附子)加減,若兼水腫,可加車前子、牛膝以增強利水之效。
  3. 濕熱蘊結證

    • 治法:清熱利濕,通利水道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分清飲(梔子、茵陳、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木通、枳殼),適用於濕熱偏重者。
      • 加味五苓散(車前子、滑石、赤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茅朮、桂枝、黃連、青木香、甘草),適用於濕熱兼氣滯者。

補充說明

妊娠小便不通與西醫所稱之「妊娠期尿瀦留」有相似之處,但中醫更強調體質與臟腑功能的整體調節。臨床上需根據患者具體證型,靈活運用益氣、溫腎、清熱等法,以恢復膀胱氣化功能,使水道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