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小便不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妊娠小便不通,是指妊娠七、八個月,膀胱受壓所致小便不通者。本症,《金匱要略》稱“轉胞”,《甲乙經》稱“胞轉”,《諸病源候論》稱“妊娠小便不利”,《校注婦人良方》稱“轉脬”,《本草綱目》稱“妊娠尿難”。本症與妊娠小便淋痛在證候上有類同點,也有不同處。如《證治要訣》說:“子淋與轉胞相類,但小便頻數,點滴而痛,為子淋;頻數出少而不痛,為轉胞,間有微痛,終是與淋不同。”說明疼痛與否,是二者的主要區別。
【常見證候】
脾虛妊娠小便不通:妊娠七八月,小便不通,或頻而量少,小腹脹急。心悸氣短,神疲乏力,頭重目眩。舌淡苔薄,脈虛緩而滑。
腎虛妊娠小便不通:妊娠後期,小便頻數,滴瀝不利,繼則閉而不通,小腹脹急。四肢浮腫,面色晦黯,體倦畏寒,頭暈,腰腿痠軟。舌質淡,苔薄白而潤,脈沉遲或沉滑無力。
氣鬱妊娠小便不通:妊娠七八月,突然小便不通,小腹脹急作痛。胸悶脅脹,心煩易怒,善太息。舌苔正常,脈沉弦而滑。
熱結妊娠小便不通:妊娠後期,小便短黃,繼而不通,小腹作脹,飲食如故,頭重眩脹,大便乾燥,或瀉而不爽。舌質紅,苔黃而膩,脈滑數。
【鑒別分析】
脾虛妊娠小便不通:胎居母腹,賴氣以載胎。《女科經綸》引趙養葵說:“由中氣虛怯,不能舉胎,胎壓其胞,胞繫了戾,小便不通。”辨證可見,小便不出或出而甚少,小腹脹急,坐臥不寧。且伴有面色白,心悸氣短,神疲乏力,頭重目眩,舌淡脈虛等脾虛症狀。治宜補氣升陷舉胎,方用益氣導溺湯,或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車前子。若氣血兩虛者,治當佐以養血,方用舉胎四物湯加烏藥。
腎虛妊娠小便不通:胎繫于腎,若妊婦稟素虛弱,腎虛繫胎無力,胎壓其胞,致令胞系了戾,膀胱氣化功能失職,則小便滴瀝,或閉而不通,小腹脹急作痛。常兼見面色晦黯,四肢浮腫,體倦畏寒,腰腿痠軟,脈沉等腎陽不振的症狀。治宜補腎溫陽,化氣行水,方用腎氣丸加減。
氣鬱妊娠小便不通:多由憂鬱多怒,氣鬱水氣內停,致使胞系了戾,小便不通,小腹脹急。其辨證要點是:突然小便不通,并見胸悶脅脹,煩急易怒,脈沉弦而滑等氣鬱症狀。治宜調氣行水,方用琥珀散加烏藥。
熱結妊娠小便不通:多因下焦濕熱,蘊于膀胱,或者小腸有熱,傳于脬。《太平聖惠方.治婦人脬轉諸方》說:“由脬為熱所迫,或忍小便,俱令水氣逼迫于脬,屈辟不得充張,外水應入不得入,內溲應出不得出,內外壅滯,脹滿不通,故為脬轉。”其辨證要點是:小便短黃,繼而閉塞不通,飲食如故。如《張氏醫通.婦人門》所說:“此小便難者,膀胱熱鬱,氣結成燥,病在下焦,所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