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脅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脅痛

病證名,出自清代閻純璽所著《增補胎產心法》。此症多因孕婦情志失調或痰濁瘀阻,導致肝經氣機不暢,引發脅肋部疼痛。中醫認為,脅肋為肝經所主,妊娠期間氣血聚於胞宮,若肝失疏泄,則易氣滯絡阻,發為脅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氣鬱結
    孕婦若情志不遂,惱怒傷肝,致使肝氣鬱滯,經絡不通。肝經布脅肋,氣機不暢則脅痛隨情志波動而加劇,常伴胸悶、易怒、善太息等症。
  2. 痰濁瘀阻
    素體脾虛濕盛,或飲食不節,痰濕內生,阻滯經絡;或氣滯日久,血行不暢,痰瘀互結,壅塞脅肋,導致疼痛纏綿,痰涎壅盛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肝氣鬱滯證

    • 主症:脅肋脹痛,走竄不定,情緒波動時加重,胸悶噯氣,舌淡紅,苔薄白,脈弦。
    • 治法:疏肝解鬱,理氣止痛。
    • 方藥逍遙散加減。若氣鬱化火,可加梔子、黃芩清肝瀉熱;兼血虛者,酌加當歸、白芍養血柔肝。
  2. 痰濁阻絡證

    • 主症:脅肋刺痛或鈍痛,痰多黏稠,胸悶脘痞,舌苔白膩,脈滑或弦滑。
    • 治法:化痰祛濕,通絡止痛。
    • 方藥二陳湯加減。痰濕重者加蒼朮、厚朴燥濕健脾;瘀血明顯者,可佐川芎、香附行氣活血。

中醫理論延伸

妊娠脅痛與肝、脾二臟關係密切。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;脾主運化,關係水濕代謝。若肝脾不調,氣滯濕停,則易誘發此症。治療時需注意「治病安胎並舉」,用藥避免過於辛燥克伐,以免損傷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