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腰背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腰背痛

病證名,首載於《經效產寶》卷上,屬妊娠期間常見不適之一。此症多因孕後腎氣虧虛,腰府失養,復感外濕,濕邪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以致腰背牽引作痛。中醫認為,腰為腎之府,妊娠時胞脈繫於腎,若素體腎氣不足,或孕後精血聚以養胎,腎氣愈虛,易致腰背失於濡養;加之濕邪黏滯,纏綿筋脈,故痛勢綿延,甚則引及背脊。

病機與辨證

  1. 腎虛為主:孕後陰血下聚沖任以養胎元,腎精相對不足,腰府失於溫煦滋養,症見腰背痠軟隱痛,遇勞加重,伴頭暈耳鳴、足膝無力。
  2. 濕邪為標:若居處潮濕,或脾虛運化失職,水濕內停,流注腰背,則痛處重著,逢陰雨加劇,或兼肢體困重、胸悶納呆。

治法
補腎強腰、祛濕通絡為主,佐以安胎為要。方選青蛾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由杜仲、補骨脂、核桃仁、大蒜等組成,功擅溫腎助陽、強腰止痛,尤宜腎虛兼寒濕者。若濕邪偏盛,可酌加蒼朮、薏苡仁以健脾滲濕;若痛甚絡阻,加桑寄生、續斷以補腎安胎、活血通絡。

古籍參考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提及:「妊娠腰痛,由腎元怯弱,風冷乘之」,強調腎虛兼外邪之病機,可佐獨活寄生湯加減。然用藥須避辛燥峻利之品,防傷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