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腰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腰痛

妊娠腰痛為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卷四十一》,其云:「腎主腰腳,因勞損傷動,其經虛則風冷乘之,故腰痛。婦人腎以系胞,妊娠而腰痛者,多墮胎也。」意指孕婦因腎氣虧虛或外邪侵襲,導致腰部經絡氣血失調,甚則影響胎元穩固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氣虛損:孕婦素體腎虛,或孕後勞倦過度,耗傷腎氣。腎主腰腳,又繫胞宮,腎虛則腰府失養,故見腰痛酸軟,勞累後加劇。
  2. 跌僕閃挫:孕期不慎跌僕,或姿勢不當,損傷腰部經絡,氣血瘀滯,不通則痛,多伴局部刺痛、轉側不利。
  3. 風寒外襲:腰為腎之府,風寒之邪乘虛客於經絡,寒性收引,氣血凝澀,症見腰痛發冷,遇寒加重,得溫稍緩。

證型與治法

  1. 腎虛型

    • 主證:腰痛綿綿,酸軟無力,勞則加重,或伴頭暈耳鳴,小便清長。
    • 治法:溫補腎陽,固腰安胎。
    • 方藥:青蛾丸(杜仲、補骨脂、核桃仁等)加減,酌加續斷、桑寄生以增強補腎安胎之效。
  2. 氣血瘀滯型

    • 主證:腰痛如刺,痛處固定,或因跌僕後發作,活動受限。
    • 治法:養血活血,補腎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八珍湯合補腎藥(如當歸、川芎、熟地黃,加續斷、杜仲、桑寄生),佐以少量行氣活血之品,如香附,但需避用破血峻藥。
  3. 風寒痹阻型

    • 主證:腰部冷痛重著,遇寒痛增,得熱痛減,或伴惡寒發熱。
    • 治法:祛風散寒,養血和絡。
    • 方藥:四物湯加防風、獨活、桑寄生,或配合艾葉煎湯外敷以溫通經脈。

經絡與臟腑關係

足少陰腎經貫脊屬腎,而任脈、帶脈亦循行腰部。妊娠時胞宮氣血下聚養胎,若腎氣不足或帶脈失約,則腰脊失榮;若外邪阻滯太陽經(如膀胱經),亦可能牽涉腰痛。故治療需兼顧補腎、調衝任、通經絡三者。

古籍參考

除《諸病源候論》外,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強調:「妊娠腰痛,多屬腎虛,蓋胞繫於腎。」提示此證與胎元安危相關,臨床需辨明虛實,慎用攻伐之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