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藥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藥忌

妊娠期間,母體氣血聚於胞宮以養胎元,此時用藥須格外謹慎,以免擾動胎氣,甚或導致墮胎、損胎。中醫將此類應禁用或慎用之藥物稱為「妊娠藥忌」,其禁忌範圍主要基於藥物之性味、功效及毒性強弱,可分為以下幾類:

一、植物類藥

  1. 毒草類

    • 烏頭、附子、天雄、側子:辛熱大毒,通行十二經,峻逐陰寒,然其性烈易耗傷陰血,動搖胎元。
    • 野葛(鉤吻)、羊躑躅(鬧羊花):毒性劇烈,可致氣血逆亂。
    • 南星、半夏:生用毒性強,擅化痰散結,然性燥而滑利,易損胎氣;經炮製(如姜半夏)後毒性減,可慎用於妊娠惡阻。
    • 大戟、芫花、甘遂:逐水峻猛,易傷正氣,引發宮縮。
    • 常山:劫痰截瘧,但催吐之力強,恐致氣機上逆。
  2. 破血逐瘀類

    • 牛膝、桃仁、紅花、牡丹皮:活血通經,恐致胞絡損傷,胎動不安。
    • 乾漆、三稜、莪朮、鬼箭羽:破血消癥,力峻而易傷血絡。
    • 瞿麥、通草:利尿通淋,性滑利而潛在動胎之弊。
  3. 吐下滑利類

    • 藜蘆:催吐峻藥,擾亂胃氣。
    • 巴豆、牽牛子:瀉下攻積,藥性猛烈,易致墮胎。
    • 皂莢:辛鹹而燥,刺激腸道與子宮。
    • 薏苡仁:雖為健脾利濕佳品,然其性下行,古載「滑胎」,故慎用。
  4. 辛溫辛熱類

    • 肉桂、乾薑:溫裏散寒,但過用恐助火動血,胎元不固。
    • 厚朴:下氣除滿,其行氣之力或影響胎氣安定。

二、動物類藥

  1. 毒蟲類

    • 水蛭、虻蟲、斑蝥、芫青:破血逐瘀,毒性猛烈,直損胞宮血絡。
    • 地膽、蜘蛛、螻蛄、蜈蚣:多具攻毒走竄之性,易擾動胎元。
  2. 其他動物藥

    • 麝香:辛香走竄,開竅活血,古稱「墮胎之要藥」。
    • 牛黃:苦涼泄熱,然其性沉降,孕婦慎投。
    • 龜板、鱉甲:雖為滋陰之品,但質重下行,恐影響胎氣升舉。

三、礦物類藥

  • 代赭石、水銀、硃砂:重鎮潛陽,然質沉有毒,恐礙胎發育。
  • 砒石、雄黃、硇砂:毒性劇烈,絕對禁用。
  • 芒硝、硫黃:瀉下或溫陽,其峻烈之性非妊娠所宜。

理論探討

古人提出「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」之論(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),意指若母體病邪盛實,恰當使用禁忌藥,反可祛病安胎。如《金匱要略》以桂枝茯苓丸(含丹皮、桃仁)治妊娠癥病,即為「有病則病當之」之例。然此需嚴格辨證,權衡利弊,非通例可循。

此外,部分藥物經炮製或配伍後毒性減緩(如半夏配生薑),或於特定病證中謹慎使用,然仍須以臨床經驗為準,不可輕率。妊娠用藥之禁忌,歷代醫家見解未盡一致,尚待進一步驗證與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