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疫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妊娠疫喉
病名:妊娠疫喉係指孕婦感染時行疫毒,發為疫喉之病證。此症多因外感風熱時毒,或疫癘之氣侵襲肺胃,上攻咽喉所致。孕婦氣血聚於養胎,正氣相對不足,易受外邪所乘,故疫喉發病時,咽喉腫痛之症尤為險峻,甚則閉塞不通,影響呼吸吞咽。
證候表現:
- 咽喉症狀:咽喉紅腫焮痛,或見白腐糜爛,甚則腫塞難忍,湯水難下。
- 全身症狀:初起多伴惡寒發熱,頭痛身楚,脈浮數;若疫毒內熾,則高熱煩渴,甚則斑疹隱現,舌紅苔黃。
- 胎孕影響:疫毒熾盛時,可能扰动胎元,需防胎動不安或傷胎之變。
病因病機:
- 外感疫毒:時行疫氣從口鼻而入,蘊結肺胃,上灼咽喉。
- 陰虛火旺:孕婦陰血下聚養胎,若素體陰虛,疫毒更易化火,加重咽喉腫痛。
- 氣血失和:正氣抗邪,氣血壅滯於上,故咽喉腫塞。
治療原則:
- 初起邪在表:宜辛涼透表,疏風清熱,選用銀翹散加減,佐以利咽之品如牛蒡子、桔梗。
- 疫毒壅盛:若熱毒深入氣分,咽喉腐爛,宜清熱解毒,方用清瘟敗毒飲或普濟消毒飲,酌加玄參、板藍根等。
- 陰津耗傷:後期熱灼陰液,需滋陰生津,選養陰清肺湯,兼顧護胎。
用藥禁忌:
- 忌過用苦寒攻伐之品(如黃連、大黃),以免損傷胎氣。
- 慎用辛溫發散藥物(如麻黃、桂枝),防其助熱動血。
相關記載:
此症與疫喉(參見該條)同源,然因孕婦生理特殊,治療時須權衡清解與安胎,避免誤治致變。古籍《喉科心法》提及:「妊娠患喉,當以護胎為要,清熱為急」,強調祛邪不忘固本。
(註:本文所述方藥需依具體證候加減,臨證當詳辨虛實寒熱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