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娠中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娠中風

定義與病因
妊娠中風,首載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二,指孕婦於妊娠期間,因風邪侵襲經絡或臟腑,而出現肢體麻木、口眼歪斜,甚或昏仆不省人事等症。其病機多緣於孕婦素體氣血不足,妊娠後陰血下聚養胎,致經絡空虛,臟腑失榮,風邪乘虛內襲。風邪客於經絡,則氣血運行受阻;若直中臟腑,則痰濁壅盛,蒙蔽清竅。

證候分型與治法

  1. 風邪中絡

    • 主症:肌膚麻木不仁,手足頑痹,口眼歪斜,或半身不遂。
    • 病機:風邪阻滯經絡,氣血失於濡養。
    • 治法:補益氣血,祛風通絡,兼以安胎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增損八物湯(《證治準繩》):人參、黃芪、白術、甘草補氣健脾;當歸、川芎、赤芍養血活血;防風、荊芥穗、牛蒡子祛風透邪;連翹、桔梗、葛根清熱升陽,通絡達表。
      • 防己散:適用於血虛風襲之口眼歪斜,方中防己、當歸、川芎等養血祛風,佐以安胎之品。
  2. 風邪中臟

    • 主症:猝然昏倒,痰涎壅盛,不省人事,或肢體強直,言語不利。
    • 病機:風痰上擾,閉阻清竅,元神失司。
    • 治法:搜風化痰,開竅醒神,兼顧胎元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防風散加竹瀝:防風、羌活等祛風通絡,竹瀝化痰開竅,佐以黃芪、當歸固護氣血。
      • 生犀角散:犀角(今以水牛角代)清心涼血,配鉤藤、天麻息風定驚,適用於中風不語、神昏肢強之重症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標本兼顧:妊娠中風以「本虛標實」為特點,治療須以補虛固胎為本,祛風化痰為標,忌用峻烈攻伐之品,恐傷胎氣。
  • 分經論治:中絡者病淺,重在調和氣血;中臟者病深,急當開竅醒神,然皆需配伍白芍、白術等安胎藥物。

古籍補充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強調:「妊娠中風,蓋因血虛,風邪入傷臟腑。」故歷代醫家多從「養血息風」立法,如《張氏醫通》以四物湯為基礎,加減祛風藥,既療母疾,亦護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