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齒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齒齼,又稱牙齼,是指牙齒痠痛的一種病證,常由恣食酸味食物所致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牙齒痠痛、劇烈疼痛且可放射至耳部,同時伴有口乾、口苦、口臭等症狀。

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恣食酸味:酸味食物會刺激牙齒,使其痠痛。
  2. 牙齒受損:牙齒受損後,牙髓暴露在外,容易受到酸性物質的刺激,引起齒齼。
  3. 牙周炎:牙周炎是一種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症,會導致牙齒鬆動和齒齼。
  4. 其他原因:如胃酸反流、牙齒磨損等,也可能引起齒齼。

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局部用藥: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、漱口水等,以緩解齒齼。
  2. 全身用藥:使用解熱鎮痛藥、抗生素等,以控制炎症和緩解疼痛。
  3. 手術治療:如果牙齒受損嚴重,需要進行拔牙或根管治療。

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避免恣食酸味食物。
  2.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,早期發現牙齒問題,並進行治療。
  3. 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,保持口腔衛生。

齒齼是一種常見的牙齒疾病,若出現牙齒痠痛症狀,應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詳細內容可參見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三之牙齼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