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妊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妊子

妊子,即懷孕,為中醫學中描述婦女受孕狀態之專有名詞。此概念首見於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:「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飪子也。」意指女子手少陰心經脈象搏動明顯增強時,可作為診斷懷孕之依據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經脈與妊子之關係
    中醫認為,妊子與經脈氣血盛衰密切相關,尤以衝脈、任脈為關鍵。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二脈氣血充盈,方能孕育胎元。手少陰心經屬火,主血脈,其脈動甚者,反映心氣下通於腎,水火既濟,胞宮得養,故可為妊子之徵兆。
  2. 氣血與胎孕
    胎孕賴母體氣血以養。《靈樞·決氣》云:「兩神相搏,合而成形。」指出陰陽精氣相合為受孕之本。妊子時,母體氣血聚於胞宮以養胎,故脈象多見滑利或動數,尤以寸口脈滑為常見。
  3. 臟腑功能調和
    腎藏精,為先天之本,主生殖;肝藏血,主疏泄,調暢氣機;脾統血,為氣血生化之源。三臟協調,則月事以時下,胎孕乃成。若腎氣不足、肝鬱血虛或脾失健運,皆可影響妊子。

古籍記載與延伸

除《素問》外,《脈經》亦提及:「尺中脈不絕者,妊子也。」強調腎脈(尺脈)之重要性。另《諸病源候論》稱懷孕為「任娠」,進一步闡述衝任二脈與胎孕之關聯。

小結

妊子一詞,涵蓋中醫對妊娠生理之觀察,從脈象、經絡至臟腑氣血,皆有其獨特理論體系,反映古人對生命形成之深刻認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