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日晡發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日晡發熱,證名。下午三至五時左右發熱。在《傷寒論.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稱日晡所發熱。參見潮熱、發熱條。
日晡發熱,是指在下午三至五時左右發熱的一種證候。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「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不惡風,有微熱在身,日晡所發熱者,名曰太陽中風。」由此可見,日晡發熱是太陽中風的一種表現。
日晡發熱的病因,主要是由於外感風邪侵襲人體,導致太陽經脈受阻,陽氣不能正常宣發,從而出現發熱的症狀。此外,日晡發熱也可能與內傷有關,例如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等,都可能導致日晡發熱的發生。
日晡發熱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身痛、四肢酸痛、無汗、口渴、舌苔薄白等。此外,日晡發熱還可能伴有食欲不振、腹脹、便溏等症狀。
日晡發熱的治療,以解表散寒、宣肺透熱為主。常用方劑有麻黃湯、桂枝湯、葛根湯等。此外,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配合使用其他中藥,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
日晡發熱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風寒侵襲。此外,還要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,以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日晡發熱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了相關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