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日華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日華子

日華子,唐代著名本草學家,原名大明,以號行世,其籍貫一說為四明(今浙江鄞縣),另有一說為雁門(今屬山西)。其生平事蹟雖流傳不詳,然其著作《諸家本草》對後世中醫藥學影響深遠。該書雖已散佚,但其內容經後世醫家輯錄,部分佚文保存於《證類本草》、《本草綱目》等典籍中,成為研究中醫藥學的重要文獻。

學術貢獻

  1. 本草學整理
    日華子精研藥物性味、歸經及功效,對唐代以前的本草知識進行系統性彙整。《諸家本草》收錄諸家藥論,並結合自身臨床經驗,詳述藥物應用。例如,其對「黃芩」的論述,強調其「瀉肺火、清濕熱」之功,與後世《本草綱目》所載相合。
  2. 藥物功效擴充
    日華子對多味藥物的主治範圍有所拓展。如「地骨皮」一藥,前人多用以清虛熱,其進一步指出能「解骨蒸肌熱」,並補充其「涼血止血」之效,豐富了臨床應用依據。
  3. 炮製與配伍
    書中注重藥物炮製方法,如提及「半夏」需「薑製以減其毒」,此說法為後世沿用。此外,亦強調藥物配伍之宜忌,如「甘草反甘遂」等,體現對用藥安全的重視。

後世影響

宋代《證類本草》及明代《本草綱目》均引述日華子之論,李時珍更評其「詳析藥性,切於實用」。其學說不僅反映唐代藥學成就,亦為宋明本草學發展奠定基礎。

日華子之著作雖佚,然其學術精華透過歷代醫籍傳承,至今仍為中醫藥學研究之重要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