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日入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日入

「日入」為中醫傳統計時術語,指十二時辰中的「酉時」,即現代時間的下午5時至7時。此名稱源自古人觀察太陽運行的自然規律,《黃帝內經》稱「日入而陽氣盡」,反映晝夜交替中陽氣收斂、陰氣漸盛的時段特徵。

在中醫理論中,酉時與足少陰腎經相應,為腎氣當令之時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提及:「日入陽衰而陰受氣矣」,此時人體陽氣內藏,陰液開始濡養臟腑,適宜靜養以順應自然斂藏之性。腎主藏精,酉時保養得當,有助於涵養先天之本,促進精氣內守。

此外,日入亦與四季中的秋季相類比,同屬「收」的階段。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強調「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」,暗合酉時後漸入靜息的養生原則。古代醫家認為,此時不宜過勞或劇烈耗散陽氣,可配合導引、調息等法,助益腎水滋潤之功。

在五行歸屬上,酉時對應西方與金氣,金生水而應腎,形成時辰—臟腑—五行的連動體系,進一步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