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日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日中(午時)
日中,又稱午時,為十二時辰之一,對應現代時間的上午11時至下午1時。在中醫學理論中,日中與人體經絡運行及陰陽消長密切相關,是陽氣最為旺盛的時段。
中醫理論中的日中
- 陰陽與氣血運行
日中屬午時,為一日之中陽氣達到頂峰的時刻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日中而陽隴」,意指此時陽氣充盈,人體氣血運行旺盛,適宜進行活動或調理陽氣相關的病症。 - 經絡對應
午時對應手少陰心經,此時心經氣血最為充盈。心主血脈,藏神,故午時適宜靜養或短暫休息(如午睡),以助心氣調和,避免過度耗散陽氣。 - 與四時對應
日中象徵夏季的「午月」(農曆五月),與「心」相應。中醫強調「春夏養陽」,午時陽氣外發,可順應自然進行溫補或艾灸,以強化心陽。
日中與養生
- 飲食調理:午時心經當令,可適量食用紅色食物(如紅棗、赤小豆)以養心血。
- 起居建議:避免劇烈運動耗氣,宜靜坐或小憩,以平衡陰陽。
日中作為陽氣鼎盛之時,在中醫時間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,其理論亦貫穿於診療與養生實踐之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