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榮枯老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診斷學名詞「榮枯老嫩」詳解

「榮枯老嫩」為中醫舌診核心術語,用以辨析舌質所反映的氣血盛衰、病性虛實及預後吉凶,源自《內經》「形氣有餘不足」之辨證思想,後世醫家如張仲景、李東垣等皆深化其臨床應用。


一、榮枯:辨津液與神機

1. 榮舌(有神之舌)

  • 形質特徵:舌體柔潤飽滿,表面覆薄白苔而隱透紅活底色,猶如「硃砂裹絳紗」。
  • 生理意義:五臟精氣上承,胃氣充盛。《望診遵經》稱「榮者,氣血煦濡之象」,主病輕淺或正氣未傷。
  • 病機延伸
    • 外感病見榮舌,示邪在衛分;
    • 內傷雜病見之,提示雖病而臟腑機能未衰。

2. 枯舌(無神之舌)

  • 形質特徵:舌面燥裂如龜紋,色現灰褐或枯白,甚則舌體萎縮僵直,狀如「去油豬腰」。
  • 病理機轉
    • 津枯:熱極傷陰或亡血脫液,舌絡失濡;
    • 神敗:久病真臟氣泄,《形色外診簡摩》謂「枯晦而死者,神先去也」。
  • 預後判讀
    • 暴病見枯舌多為熱毒熾盛;
    • 久病漸枯提示元氣將竭。

二、老嫩:斷病性之虛實

1. 老舌(實證舌象)

  • 典型表現:舌質堅斂,苔垢堆積如積粉,或生芒刺,色多深絳或青紫。
  • 病機溯源
    • 氣滯血瘀者,舌現紫暗斑點;
    • 痰熱膠結者,舌老而苔黃濁;
    • 陽明腑實者,舌老起刺如砂皮。
  • 古籍佐證:《醫門棒喝》云「老而燥者,邪氣壅實,當瀉其有餘」。

2. 嫩舌(虛證舌象)

  • 典型表現:舌體胖大邊有齒痕,質地嬌嫩似水豆腐,色淡白或淡紫。
  • 病機分型
    • 氣虛嫩舌:淡白而嫩,邊有齒痕;
    • 陽虛嫩舌:淡紫濕滑,如浸豬脂;
    • 精虧嫩舌:舌根細嫩而前部薄瘦。
  • 理論依據:《辨舌指南》指出「嫩者浮腫,虛陽不斂,其病在臟」。

三、四象合參的診斷思維

臨床須榮枯老嫩互參:

  • 榮老相兼:邪盛正未虛(如實熱證);
  • 枯嫩並見:正虛邪戀(如陰竭陽浮);
  • 榮嫩共存:氣血兩虛而胃氣尚存;
  • 枯老同現:癥積惡候(如癌毒內結)。

此四象不僅用於舌質,亦延伸至中醫面診、脈診領域,形成「形-色-神」三位一體的辨證體系,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的診法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