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容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容主
容主為經穴別名,出自《針灸大全》,即上關穴之異稱。上關穴屬足少陽膽經,位於頭側部,當顴弓上緣,距耳前約一寸處,與下關穴相對。此穴在《黃帝內經》中亦稱「客主人」,為手足少陽、足陽明三經之交會處,具有疏風清熱、通絡開竅之效。
定位與取穴
上關穴在面部,顴弓上緣中央凹陷處,張口時可觸及一明顯凹陷。臨床取穴時,常令患者正坐或仰臥,於耳前顴弓上方凹陷處定位。
主治功能
- 頭面疾患:主治偏頭痛、耳鳴、耳聾、齒痛、面癱等。
- 經絡病症:可緩解足少陽膽經循行部位之疼痛,如頷厭、懸顱等穴區不適。
- 神志病症:古籍記載,此穴亦用於癲癇、驚風等疾。
刺灸方法
針刺時直刺0.3~0.5寸,局部有酸脹感,或向周圍擴散。灸法較少用,若需施灸,多以溫和灸為主,時間宜短。
配伍應用
- 配下關、頰車、合谷,治牙關緊閉、齒痛。
- 配聽會、翳風,療耳鳴、耳聾。
- 配太陽、頭維,緩解偏頭痛。
學理背景
上關穴為膽經與胃經氣血交會之處,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其能調和少陽風火,故對風邪上擾所致頭面疾患有顯效。現代針灸學亦重視此穴於三叉神經痛及顳頜關節功能紊亂之應用。
文獻考據
《針灸甲乙經》載:「上關,一名客主人,在耳前上廉起骨端,開口有空。」《醫宗金鑒》進一步闡述其主治「耳鳴聤耳,齒痛噤口」。歷代醫家多沿用此穴治療頭面風熱之證,體現中醫「經絡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理論基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