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柔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柔汗,又稱油汗。即冷汗。《傷寒論.辨脈法》:「環口黧黑,柔汗發黃者,此為脾絕也。」
柔汗是一種冷汗,常見於脾胃虛寒、陽氣不足的人群。由於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,負責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,並將其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。當脾胃虛寒時,就會導致消化功能下降,食物在腸胃中停留時間過長,就會產生大量的寒氣,從而引起冷汗。
柔汗的症狀主要表現為:
- 出汗量較多,但汗液不溫,甚至是冰涼的;
- 汗液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;
- 汗液中往往夾雜著油脂,有時還會伴有惡臭;
- 患者常常伴有腹脹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薄等消化道症狀。
柔汗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:
-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少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藥物治療:可服用中藥健脾益胃、溫中散寒的藥物,如香砂六君丸、附子理中丸等。
- 針灸治療:可通過針灸穴位來調理脾胃,改善消化功能,緩解柔汗症狀。
柔汗雖然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但如果長期不加以治療,就會導致脾胃功能更加虛弱,從而引發其他疾病。因此,如果出現柔汗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