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揉大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揉大指

揉大指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屬中醫外治法範疇,主要運用於小兒脾胃調理及消化功能改善。此法記載於清代推拿專著《推拿捷徑》,書中提及:「醒脾消食應揉二大指頭頂,向外轉三十六次。」意指透過特定手法刺激小兒拇指頂端,以達醒脾開胃、助運化食之效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脾主運化,為後天之本,尤其小兒臟腑嬌嫩,脾胃功能未充,易因飲食不節或外邪侵擾而出現積滯、厭食等症。拇指與脾胃經絡密切相關,手太陰肺經循行於拇指橈側,而肺與脾在五行中屬母子關係,肺氣宣降有助脾之升清。此外,拇指末梢亦為「脾經」穴位所在(小兒推拿中稱「脾土」),揉動此處可直接調理脾氣,促進氣血運行。

操作手法

  1. 定位:取小兒雙手拇指頂端(即拇指遠端指腹或指甲根部周圍)。
  2. 手法: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按於穴位,作柔和環形揉動,方向多為「向外轉」(即順時針),頻率緩而均勻。
  3. 次數:傳統以三十六次為度,符合中醫「六為陰數,六六三十六」的補益原則,亦可依年齡或體質增減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醒脾:針對脾虛氣弱、食欲不振者,揉大指能激發脾陽,助運化水穀。
  • 消食導滯:若乳食停積、脘腹脹滿,配合揉板門、運內八卦等手法,可協調中焦氣機。
  • 安神:拇指屬「肺經」,肺主魄,透過輕揉可間接寧心安神,緩解夜啼不安。
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上病下治,左病右治」的整體觀,透過肢末調節臟腑,符合「小兒百脈匯於兩掌」之說。歷代醫家亦將揉大指與其他穴位配伍,如補脾經、清胃經等,以增強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