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揉大指甲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揉大指甲法

揉大指甲法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載於清代《保赤推拿法》,其文曰:「大指甲為外脾,揉之,補虛止瀉。」此法專用於小兒,透過刺激特定部位以調理脾胃功能,屬中醫外治法之範疇。
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人體五臟六腑之氣皆可於體表特定區域反映,此即「全息理論」。大指甲被視為「外脾」,與脾胃功能相應。脾主運化,為後天之本,小兒脾胃嬌弱,易因飲食不節或外感邪氣而致腹瀉、消化不良等症。揉大指甲可透過經絡傳導,激發脾氣,增強運化之功,達到補虛止瀉之效。

操作要點

  1. 部位:以拇指指甲橈側(近食指側)為主要施術區域,此處屬「脾」之反射區。
  2. 手法:以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輕揉該處,力道需均勻柔和,以小兒耐受為度。
  3. 方向與頻率:可順時針或來回揉動,頻率約每分鐘60至100次,持續3至5分鐘。

臨床應用
此法多用於脾胃虛弱所致之症狀,如:

  • 食慾不振:揉之可醒脾開胃,促進氣血生化。
  • 腹瀉便溏:透過補脾益氣,調節腸腑功能。
  • 疳積:配合其他推拿手法,如摩腹、捏脊,以改善消化吸收。

配伍運用
臨床常與其他小兒推拿手法並用,如:

  • 補脾經:於拇指橈側緣直推,加強健脾效果。
  • 揉板門:掌面大魚際處揉按,助消食導滯。

機理探討
從經絡學說論,拇指為手太陰肺經所過,而肺與脾胃同屬太陰,氣機相通。揉大指甲可間接調動肺脾之氣,促進中焦運轉。現代研究亦指出,指端神經末梢豐富,刺激此處可能通過神經反射調節腸胃蠕動與消化液分泌。

此法體現中醫「內病外治」思想,操作簡便,然須辨證施術,方得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