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揉耳搖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揉耳搖頭
揉耳搖頭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又稱「捧耳搖頭」。此法主要運用於小兒推拿治療中,通過特定手法刺激耳部及頭部經絡,以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,達到鎮驚安神、開竅醒腦之效。
操作手法
- 捧耳:以雙手拇指與食指輕捏小兒雙耳耳廓,緩緩揉動,手法需輕柔均勻,以局部微熱為度。
- 搖頭:一手扶托小兒後腦,另一手輕扶其下頜,以緩和之力左右輕搖頭部,幅度宜小,速度宜慢,使頭頸部肌肉得以放鬆。
中醫理論依據
耳為宗脈之所聚,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,尤其與腎、心、肝等臟腑經絡相連。《靈樞·口問》云:「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。」透過揉耳可刺激耳部穴位,如耳門、聽宮、聽會等,調節臟腑功能。而頭部為諸陽之會,搖頭可疏通頭部經絡,緩解風邪上擾或肝陽上亢所致之不適。
臨床應用
此法多用於小兒驚風、夜啼、失眠、頭痛等症,尤其適用於因肝風內動或心神不寧引起之煩躁不安。透過揉耳搖頭,可平肝息風、寧心安神,輔助改善小兒情志不調或外感風邪所致之症狀。
配伍手法
臨床上常與其他小兒推拿手法配合使用,如:
- 開天門:推拿額部,以疏風解表。
- 推坎宮:按摩眉弓,助緩解頭痛。
- 揉湧泉:按足底穴位,引火歸元。
揉耳搖頭作為傳統小兒推拿技法,體現中醫「從外治內」之理念,透過體表刺激調理內在氣機,適用範圍廣泛,然需依辨證靈活施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