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揉捏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揉捏法
揉捏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結合「揉法」與「捏法」之特點,屬複合型手法。其操作要領在於以柔和連貫之力,同時施以揉動與捏拿,達到舒筋活絡、行氣活血之效。
手法操作
施術時,手掌自然舒展,拇指外展,餘四指併攏,緊貼於體表。以拇指指腹或掌根為著力點,作環形旋轉揉動;同時,其餘四指配合拇指作節律性捏拿動作,形成揉中有捏、捏中含揉之勢。手法需輕重交替,力度深透,並沿經絡或肌群走向邊揉捏邊螺旋推進,使力效層層滲透。
技術要點
- 剛柔相濟:揉法主柔,以緩和環旋之力鬆解肌筋;捏法主剛,以提拿之勁疏通經絡。二者結合,需掌握「輕而不浮,重而不滯」之原則。
- 深淺有度:初施力時由淺入深,漸次加重,使氣血漸趨活躍;收力時由深轉淺,避免驟然鬆勁。
- 方向順逆:依氣血運行之理,順經而行為補,逆經而施為瀉,可據患者體質虛實調整。
中醫理論基礎
揉捏法之效,根植於中醫「經絡學說」與「筋傷理論」:
- 經絡作用:透過揉捏刺激皮部與腧穴,激發經氣運行,調和營衛,尤擅疏通手足三陽經,緩解肩背、四肢氣血瘀滯。
- 筋病調治:《黃帝內經》云「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」,此法能鬆解筋結,恢復「筋柔骨正」之態,對慢性勞損或急性扭挫傷所致之筋絡拘攣、氣血壅堵尤具效果。
臨床應用
主要適用於:
- 四肢傷筋:如肱骨外上髁炎(網球肘)、腓腸肌痙攣等,以揉捏緩解局部經筋攣急。
- 腰背痺痛:針對豎脊肌勞損或督脈氣機不暢,透過螺旋推進揉捏,散瘀開結。
- 輔助調氣:配合點按特定穴位(如委中、承山),可增強行氣止痛之效。
此手法之精髓,在於「形意相隨」——外顯揉捏之形,內蘊導引之意,使患者氣血得調而不知其苦,正契合中醫「法從手出,巧生於內」之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