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肉疙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肉疙瘩是指由傷口造成的局部組織增生形成的瘢痕。常見的原因有外傷、燒傷、手術刀口,或癰疽瘡癤的傷口治癒時肉芽組織增生。這種情況通常與特殊的體質有關。肉疙瘩的形狀和位置因傷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瘙癢和疼痛是常見的症狀,有時肉疙瘩還會出現在關節處,並影響關節功能。可以透過外用藥膏、燻洗、止癢或物理治療來治療肉疙瘩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中提到,肉疙瘩可能出現在手足和身體的不同部位,如刀傷、癰疽瘡癤、燒傷、跌打損傷、瘰癧、麻風、疥瘡、風疹、蟲咬或其他傷口處。這些肉疙瘩的形成可能是因為氣血不和、經絡阻塞、風寒濕熱之邪、蟲毒入侵、外傷或內傷積聚、飲食無節制、過度勞累、房事無節制、情志不遂或其他原因導致局部組織增生。

《醫宗金鑒》卷十四中提到的肉疙瘩與《外科正宗》卷三的描述基本相同。

《醫林改錯》卷三中所述的肉疙瘩和前面提到的描述也沒有太大差異。

總結來說,肉疙瘩是由傷口引起的局部組織增生,可能出現在身體各個部位。肉疙瘩的形成與氣血不和、經絡阻塞、邪風寒濕熱、蟲毒入侵、外傷或內傷積聚、飲食無節制、過度勞累、房事無節制、情志不遂等原因有關。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膏、燻洗、止癢和物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