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肉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肉苛

病名,指肌肉頑固麻木、沈重遲鈍,且對痛癢、寒熱等刺激失去知覺的病理狀態。此名出自《素問·逆調論》,黃帝問岐伯:「人有肉苛之疾,雖近衣絮,猶覺麻木不適,此為何病?」岐伯答曰:「此乃營氣虛而衛氣實所致。營氣虛則肌膚不仁,衛氣虛則肢體不用;若營衛俱虛,則不仁且不用,然肌肉外形如常。」

中醫病機分析

  1. 營衛失調

    • 營氣虛:營氣屬陰,主濡養肌膚腠理。營虛則血脈不充,肌膚失養,故見麻木不仁。
    • 衛氣實:衛氣屬陽,主溫煦固表。衛氣壅滯或運行不暢,可致肌肉沈重緊束,然此「實」非指正氣充盛,而為衛氣分布失衡之病理狀態。
    • 營衛俱虛:氣血兩虧,肌膚與肢體皆失溫煦濡養,故表現為麻木與運動無力並存,但肌肉外觀無明顯萎縮。
  2. 相關病證

    • 痹證:風寒濕邪閉阻經絡,氣血不通,可致肌肉頑麻,與「肉苛」症狀相似,但痹證多伴關節疼痛。
    • 痿證:以肢體萎弱不用為主,若兼營衛虛弱,亦可見麻木不仁。
    • 中風後遺:氣血逆亂,經脈失養,常見半身麻木不遂,屬「肉苛」重症。

治法與理論延伸
《內經》強調「調其虛實」為本,後世醫家據此發展:

  • 補營通衛: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代表,黃芪益氣、桂枝通陽,佐芍藥和營,共調營衛。
  • 活血通絡:若兼瘀血阻絡,可加當歸、川芎等,如桃紅四物湯化裁。
  • 祛風除濕:痹證所致者,需配伍羌活、防風等,如蠲痹湯。

與現代醫學關聯
中醫「肉苛」近似於周圍神經病變、慢性肌筋膜症候群等,但中醫著眼於整體氣血失調,非僅局部病變。此概念體現「辨證求因」之特色,臨床須細察營衛氣血之偏衰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