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肉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肉癭,病名。癭瘤之一種。出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五。多因鬱結傷脾,脾氣不行所致。證見頸部單發或多發腫塊,狀若覆盤,皮膚色澤多正常,柔軟者如棉,堅硬者如饅,終不破潰。重者可伴發全身多汗,心悸胸悶,性情急躁等。治宜開鬱化痰,軟堅安神之劑,可用海藻玉壺湯。外敷可選陽和解凝膏,摻以桂麝散,適於手術者可切除之。該證相當於甲狀腺腫瘤,或結節性甲狀腺腫等病。
肉癭,又名癭瘤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十五曰:“肉癭,多因鬱結傷脾,脾氣不行所致。其狀若覆盤,皮色多正常,柔軟者如棉,堅硬者如饅,終不破潰。重者可伴發全身多汗,心悸胸悶,性情急躁等。”
肉癭的病因,多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鬱久化火,灼傷脾陰,脾氣不行,痰濕內生,結聚成癭。
肉癭的臨床表現,主要為頸部單發或多發腫塊,狀若覆盤,皮膚色澤多正常,柔軟者如棉,堅硬者如饅,終不破潰。重者可伴發全身多汗,心悸胸悶,性情急躁等。
肉癭的治療,宜開鬱化痰,軟堅安神。可用海藻玉壺湯加減。外敷可選陽和解凝膏,摻以桂麝散。適於手術者可切除之。
肉癭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但若病情嚴重,治療不當,可導致癭瘤破潰,甚至危及生命。
肉癭的食療,可選用海藻玉壺湯、陽和解凝膏等。
肉癭的預防,應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;注意飲食調節,少食辛辣油膩之物;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肉癭的中醫名詞解釋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。具體治療,請遵醫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