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如喪神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如喪神守
病證名,指心神失守、惶恐不安,甚則神志錯亂之症。此證多因火熱之邪內擾心神,導致神不內守,表現為精神恍惚、言語錯亂,或驚恐戰慄等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諸禁鼓栗,如喪神守,皆屬於火。」明確指出此症與火邪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火熱擾神:五志過極,鬱而化火,或外感熱邪內傳,火熱熾盛,上擾心神,致使神志不寧。
- 陰虛火旺:腎陰虧虛,虛火內生,上炎擾心,亦可致心神失守。
- 痰火互結:痰濁內生,鬱久化火,痰火交熾,蒙蔽心竅,加重神志異常。
臨床表現
- 輕者:心神不寧,坐臥不安,易驚恐,言語錯亂。
- 重者:神志昏聵,舉止無常,或伴見四肢顫抖、寒戰(「禁鼓栗」之狀)。
辨證要點
此證當與其他神志異常鑑別,如:
- 肝鬱化火:多伴脅痛、口苦,情緒急躁。
- 痰迷心竅:以神昏、喉中痰鳴為主,舌苔厚膩。
「如喪神守」特徵在於火邪為患,常見面赤、舌紅、脈數等熱象。
相關典籍
除《素問》外,《黃帝內經》亦強調「心藏神」,火熱之邪易傷心神;後世醫家如劉完素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進一步闡釋:「熱甚則神濁而躁動」,呼應火邪致病的機理。
治療原則
以清熱瀉火、安神定志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實火擾神: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- 陰虛火旺:天王補心丹合黃連阿膠湯。
- 痰火內蘊:溫膽湯加黃連、梔子。
此證反映了中醫「火性炎上」「心主神明」的理論體系,臨床需結合四診,辨析火邪之虛實與兼夾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